• 负责人

沈焕锋简历        沈焕锋简历,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院长,融合感知与地学智能研究室(SENDIMAGE)主任,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多源数据融合、地学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出版遥感数据“复原-校正-重建”三部曲学术专著,研究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21), Web of Science引用11000余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榜单。研究成果业务化应用于多颗国产卫星数据的处理系统,并在资源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担任J.App.Remote Sens. 区域主编、遥感学报副主编、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副主编、ISPRS J.等期刊编委会成员。担任中国测绘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地学论坛理事等

  • 主要成员

4
袁强强,男,1986年生,博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2014年度“香江学者”计划获得者,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主要从事遥感影像质量改善与信息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基金多项;在IEEE TIP,IEEE TGRS,IEEE TCSVT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应邀担任IEEE TIP, IEEE TGRS等13种国际SCI期刊的审稿人。曾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5
李慧芳,女,教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遥感差异信息校正、城市遥感应用等,针对大气衰减和复杂地表导致的卫星和航空影像中的严重辐射畸变问题,以机理、变分、统计、深度学习等模型为基础,开展多模型融合的计算校正理论方法研究,开展城市温度多尺度遥感监测与分析,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RSE、ISPRS P&RS、IEEE TGRS等地学顶级期刊论文17篇,论文总被引1500多次(Google scholar);出版《遥感数据质量改善之信息校正》专著一部;获得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ASPRS)授予的ERDAS最佳遥感科学论文奖;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6
程青,女,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遥感图像质量提升、信息融合、区域与全球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遥感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2篇ESI高被引论文;出版学术著作1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参与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获评全国大学生成图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6
曾超,男,1988年生,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研究。担任RSE,ISPRS&R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6        李星华,四川安岳人,博士,1988年生,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7月到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地理国情监测系工作。IEEE会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多时相遥感影像处理算法与分析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多时相配准、多时相重建、多时相变化分析、多源融合、稀疏表达、深度学习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个项目。获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遥感学报优秀审稿人。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二区SCI论文近20篇(top论文10余篇),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引10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受邀担任RS、JARS、JoE等5个期刊副编辑/客座编辑/编委,以及IEEE TIP、IEEE TCSVT、IEEE TGRS、IEEE JSTARS、IEEE GRSM、RSE等60余个SCI刊物以及10余个国内刊物审稿人。

6
李杰,男,1989年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多源遥感图像智能化融合方面的研究工作,光学/SAR影像质量改善、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深度学习、时空大数据挖掘和融合。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SCI论文22篇(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21)。二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前1%),论文总被引546次(Google Scholar),SCI他引345次,单篇最高被引135次。获得2019WHISPERS最佳论文奖,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与面上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议专家、近2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

6
黄文丽,女,1983年生,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导。2015年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地理系,获得地理科学博士。主要从事森林生物量和植被冠层结构反演、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制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IEEE会员,RS主题编委;RSE、ERL、IEEE TGRS等10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6
岳林蔚,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入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计划,现任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空间数据质量改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水环境协同监测分析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中央高校基金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ISPRS P&RS,IJGIS等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收录论文9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1篇,联合出版专著《遥感数据质量改善之信息复原》,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6
管小彬,男,1993年生,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201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于2020-2021年赴多伦多大学开展博士后访问工作。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为植被遥感应用,生态系统碳循环,时序遥感数据重建等。

6
窦鹏,男,1991年生,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201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博士后创新研究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多篇。主要从事遥感影像分类、土地利用信息自动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李志伟,男,1992年生,博士,武汉大学助理研究员、重点资助博士后,入选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遥感影像时空无缝重构、土地覆盖分类及变化分析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RSE、ISPRS P&RS、IEEE JSTAR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前1%),论文总被引600余次(Google Scholar)。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登记2项。曾获湖北省测绘科技进步奖,王之卓创新人才奖等。受邀担任ISPRS P&RS、IEEE TGRS、IEEE GRSL、IEEE JSTAR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林镠鹏,男,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202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ISPRS P&RS、JAG、IEEE TGR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SAR影像质量改善,多源数据融合,遥感产品降尺度等研究。


蒋梦辉,女,1994年生,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后。202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耦合等方面的研究。